香肠腊肉火锅底料 能带上春运飞机不?******
2023年春运已开启。很多网友都在问,年货能“坐”飞机吗?“重庆飞”的帅飞来为你官方解答。(以下乘机规定适用于国内航班)
1
香肠、腊肉
商业销售、包装完好的香肠腊肉等肉类制品是可以随身携带或托运的。
对于自制香肠、腊肉,乘机前打包完好也是可以携带的。
总而言之,包装/打包完好,再进行托运最保险。
建议
绝大部分航空公司都有免费托运服务,大家可以提前将香肠、腊肉进行托运,这样可以打甩手乘机了。若有疑问还可提前咨询当地机场。
2
火锅底料
◆固态火锅底料 包装密封好的固态火锅底料可随身携带,也可托运。
◆液态火锅底料不可以随身携带乘机不论多少,液态火锅底料只能托运!比如:超市袋装火锅底料一般含油汁较多油汁属液体,所以一般只能托运!
建议
拿不准/分不清是液态还是固态火锅底料的那就提前来机场托运吧!省心^_^
3
酒类、乳制品
◆酒类 酒类只能办理托运,且符合以下规定:
○标识全面清晰且置于零售包装内,每个容器容积不得超过5L;
○酒精含量小于或等于24%的,托运数量不受限制;
○酒精含量在24%-70%(含70%)之间的,每人托运数量不超过5L;
○酒精含量大于70%的,禁止办理行李托运。
◆干乳制品类 有婴儿随行的爸爸妈妈,可以随身携带婴儿奶粉(有包装)过检。
4
春运服务
◆流动问讯特色服务 T3出发层3号门,全新升级改造综合服务柜台。集问讯、爱心服务、行李打包等为一体的“一站式”综合柜台。流动问讯工作人员将穿梭在候机楼,随时为首乘、老弱病残、孕妇等特殊旅客提供服务帮助。
◆自助行李托运1分钟搞定自助区位于T3A航站楼3J岛南侧,旅客只需通过扫描身份证等有效证件,便可在短短一分钟时间内,自助实现“选座位”、“打印登机牌”、“打印行李条”、“托运行李”等出行需求,十分便捷。
◆托运行李早到服务春运期间,重庆机场T3航站楼将全天开启“托运行李早到服务”。只要是当天起飞的航班,旅客在任何时段都可提前办理当天航班的托运行李。
据重庆飞公众号
人工智能专利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与转型******
近日,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、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了《AI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赋能数字经济新时代—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(2022)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。报告显示,随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5G、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,从交通到文旅,从安防到家居,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,也使智慧城市的建设得以实现,并正逐渐向数字化、智能化新模式发展。
截至2022年9月,我国智慧城市领域申请AI相关专利共计18万余件,其中发明专利占比约90%,主要涉及知识图谱、计算机视觉、大数据、自然语言处理、智能语音和智能云等相关AI技术。报告显示,百度公司、腾讯公司、国家电网、平安科技专利申请数量均超过1900件,形成了一定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竞争力。与此同时,浙江大学、清华大学两所高校在该领域表现也较为突出,在智慧城市领域的AI专利申请量均达900余件,通过产学研联合发力,为智慧城市领域创新链的发展提供全新的维度和方案。
图1 中国智慧城市AI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
报告显示,依据“创造力”、“保护力”、“运用力”、“竞争力”、“影响力”五大指标维度对智慧城市AI技术的主要创新主体进行高价值专利及其创新驱动力评价,我国企业申请人优势明显,有7家企业和3所国内一流高校得分相对较高,足见该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产业端应用相对较为成熟。
在企业层面,我国一批互联网、科技企业表现较为突出,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积累,在各自领域为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,推动了其智慧城市产品的开发和应用。百度公司主要围绕计算机视觉、自然语言处理、知识图谱等多个AI基础技术领域进行专利布局,与北京市海淀区携手打造的“海淀城市大脑”,依托飞桨深度学习平台,构建兼容异构算力设备和多元算法模型的AI计算中心,提供基础算力和算法资源的统一集中管理、按需分配,支撑了50余个城市管理领域的AI应用创新。腾讯公司则瞄准数字政务、城市治理、城市决策和产业互联等相关技术领域布局专利,与长沙市依托“WeCity未来城市”平台,联手打造长沙智慧城市能力核心——“长沙城市超级大脑”,支撑全市各级各部门数据需求,快速支撑人工智能场景,以标准化、智能化方式提升各级政府办事、办公效率。国家电网主要围绕电力管理与检测领域技术进行专利布局,其推出的“智慧城市大脑”综合应用服务产品,以电力数据为核心、融合汇聚城市经济、人口、楼市等多元化城市数据,持续推进城市经济监测分析、人口流动分析、疫情影响监测分析、住宅空置监测分析等智能场景的部署运营。华为公司主要围绕计算机视觉、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AI基础技术领域进行专利布局,其参与的数字福州建设,通过构建共性能力平台,赋能各垂直部委信息化系统建设,在减少重复性建设投资的同时,发挥数据融合价值,加速智慧城市建设。
在高校创新端,我国一批国内重点高校表现突出,研究领域涉及智能感知、安防监控、数据管理、城市规划、智慧政务、灾害模拟等,通过产学研合作,建立联合实验室、创新平台和创新中心,与企业开展共同研发,校企联合发力,共同攻关,赋能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,为城市管理构建成熟的“智慧大脑”与完整的“神经网络”,推动城市管理各环节的互联互通,助力未来城市建设发展模式的深刻变化。浙江大学重点围绕城乡规划、社会综治、数据治理等应用领域进行专利布局,并于2010年与国脉互联公司联合成立我国首个“智慧城市研究中心”,校企联合共同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快速发展。清华大学围绕深度学习、计算机视觉等技术领域布局专利,2019年与广联达公司共建“数字城市实验室”,共同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